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教师也要以别人家的教育为镜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30 21:26:36


如今,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大问题,而现今的教育也是在不断的尝试改变,可是成效不大。发展不能故步自封,同样,教育也不能一直这样,我们需要看看别人家的教育。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教师也要以别人家的教育为镜。

丹尼尔站在讲台上,身子向前一探,一袋彩虹糖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向着围坐在教室左后角三张桌子旁的中国学生飞去。

一个男生站起身,接住了来自英国的外教给予随堂测验优胜小组的奖励。他的T恤蹭过背后的黑板报,上面写着 “鸣战鼓,亮刀枪,同学们,上战场,上战场,与敌逢,自古来,勇者胜……”

这是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英语夏令营的一个镜头。包括丹尼尔在内的34名英国外教跟从丰台区14所学校选拔出的300名中学生聊摇滚,后者则让他们的英国老师们感受了“撕名牌”的乐趣。

对丹尼尔而言,这更像是“预热”,几天后他将离开北京,到20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六盘水市进行为期一年的英语教学。

在此之前,丹尼尔对六盘水一无所知,借助网络查询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夏令营主办方的介绍,他干脆地答应了前往这个“人少、有历史、有景观、有特色”的中国西南城市。

而另外103名英国外教将前往上海、苏州、济南、武汉、重庆等16个城市任教。丰台营里的34个英国青年去上海的最多,有10人,苏州、佛山、重庆各4人。

这个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同以英国文化协会为主的多所机构联合开展的“外籍教师引智项目”始于2005年,英方负责在全境遴选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来华担任英语教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则负责对接国内的公立学校和教育机构。

教育出口“向下走”

被纳入中英人文交流机制框架的教育双向交流,最近5年呈现“向下走”的趋势。

2011年10月,中英两国政府在英国签署《中英教育伙伴关系行动计划》,一致同意未来将“在基础教育领域加强政策对话和研讨,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开展汉语教学合作及优秀中小学结对项目”。

2014~2015年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牵头的、包括“外籍教师引智项目”在内的多个英籍教师项目,已累计吸引英国青年教师191人,分布在中国21个省、40多个城市的150余所中小学,直接受益学生达6万余人。

在夏令营里,来自丰台区长辛店一中的带队老师很羡慕英国的年轻同行,“孩子们都不愿意下课。”

“Relax(放松)”,“Fun(乐趣)”是丹尼尔和搭档丽贝卡的板书,他们把一幅幅电影海报做成PPT,让学生一边聊电影一边记单词:Romance(爱情片)、Science Fiction(科幻片)、Comedy(喜剧)。

更具故事性和冲突感的桥段发生在英国。

英国汉普夏郡伯翰特中学引入了5名中国老师,请他们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执教50名13到14岁之间的9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中二年级)学生一个月,然后让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在考试中“一决高下”。

这场教育实验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动,并派出一个摄制组跟踪拍摄,制作出名为《我们的孩子是否足够坚强》的纪录片。

丹尼尔的第一反应是“过分夸大”——他与被媒体称为在课堂上拥有“暴君式的控制力”的中国老师相识,“很好的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80岁的英国人约翰·莱斯特看来,中式教育对纪律的强调并不稀奇,“我上学的时候,正赶上二战结束不久,在学校都要求遵守纪律。”

而丹尼尔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是“尊敬师长、求知欲强,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所欠缺”。他曾让孩子描述心中的英雄,“几乎都是卡通人物。”

“中国能从英国及西方学到的是鼓励学生更有创造性,更加独立,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理查德·斯宾塞的孩子曾在中国上学。他认为,“让英国孩子参与中式教学的实验,能让英国学校清楚地看到与中国(学校)的差异,那些纪律良好的中国孩子,在数学、科学这些可比较的学科中,比英国孩子的学习进度进步两三年。”

英国需要一堂中国课

斯宾塞的评价,同英国官方教育机构的决策不谋而合。

2014年3月4日结束访华行程的时任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在《每日电讯报》撰文,题目是“英国的学校需要一堂中国课”。

她写道:“就上海而言,炫目的基础设施或许是它的外在形象,初次造访者会被其惊人的建筑震惊。但是它的摩天大楼,它的雄心勃勃,都建立在数学之上。这样一种对这门学科的尊重,以及每一个孩子对此持有的信念,是真正启发我们的。”

而在被上海小学生当面“震惊”之前,2013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2)结果。数据显示,上海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能力均为世界第一。

数学成绩方面,上海学生平均得分613分,英国学生仅为494分。

更有英国成人教育服务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缺乏基本数学技能,英国成人每年因购物时没发现商家找的零钱不够,而多花了超过8亿英镑的冤枉钱。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认为,数学差导致工资水平降低、公司利润减少、政府税收削减,每年带来20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这相当于GDP的1.3%。

当数学关乎经济前景,英国教育系统与中国启动了为期两年、花费1100万英镑的交换学生项目,以期结束“15年的停滞”。这是英国首次推广中国国家教育体系的教学法。随后,“九九乘法表”、上海小学生使用的教辅材料“一课一练”都走出了国门。

2014年9月底,英国教育部选派72名小学数学教师到上海考察;随后来自上海的数学教师分批赴英,在试点学校授课4周。

质疑一直存在。《卫报》的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认为:“中国的学校都是些考试工厂,英国人又何必要复制这种模式?”他说,“中国的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英国人开设的私校里去,中国的学生也都挤破头到英美的大学中留学。他们都意识到,从长远看,依靠强制、程式化的学校并不能带来创新、竞争力以及快乐。”

但随着越发频密和深入的交流,中英两国教育界人士都意识到,项目的意义绝非简单复制和粗暴移植。

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公参沈阳说:“通过教育交流和经验分享,中英两国的教师共同致力于发现两国教育系统的差异,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伯翰特中学的斯图里奇校长也认为,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这段经历都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别人家的教育是“镜子”

自2003年以来,已有200名英国志愿者赴中国新疆、甘肃、江西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立学校,做一年英语教师。

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将加强中英青少年交流纳入重要教育成果。

而一项名为“中英伙伴学校交流计划”的教育合作项目将在2015年11月开始。30所中国中学将与英方合作学校开展以“科技、工程、数学、语言、体育、艺术和创新力”等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项目,计划在2016年至2017年新增项目学校70所;2017年至2018年,将从中英校际交流活动开展较少的省份再选出100所学校,重点扶持。

目前在耶路撒冷工作的英国教师安娜·布伦斯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教学方式中,并没有对或错的定论。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教育文化,这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传承。”

但“向不同的教育体系学习,对于学校的领导层来说总是好事,优秀的教师会一直探寻好教育学生的方式”。英国学校工会副总干事凯森·詹姆斯说。

2014年10月初,结束中国考察的72名英国教师开了小结会。他们肯定了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如珠心算、扑克和乘法口诀的价值,也发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政治优势”。

“上海学习第一天,教授讲课就提到教育规划纲要。几乎每个学校都有3年、5年甚至10年的发展规划。反观英国,我们不喜欢的部长刚下台,我们喜欢的副部长最近又成了环境大臣,教师真无所适从。”

“这是中国最大的优势,政治体制稳定,政策方向一致,难能可贵。”一位教师说。

以上,就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也要以别人家的教育为镜,希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好这一点,互相学习,找出最合适我国的教育方法。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