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别让孩子过度满足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7-08 18:55:08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都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别让孩子过度满足,过度满足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希望下文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是倾其所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在丰衣食足的今天,很多孩子已无法体会「渴望」的感觉,甚至连「匮乏」的经验都不曾有过。这对于孩子是好还是不好呢?曾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学校找我,她说:「我这个孩子吃的、穿的、玩的,什么都不缺,而且什么都是用最好的。但他还总是不快乐,经常拔自己的头发,咬手指甲发呆……」正说着时,这男孩跨上一个约五十公分高的小板凳,似乎要跳下来的样子,眼见这位母亲连忙过去,拉住孩子下到安全地方,当下我发现原先这男孩脸上的灿烂笑容竟然立刻消失了!

什么都不缺的孩子其实不一定是快乐的,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例如很久没吃某一样食物,突然间看到正在贩卖,一口气买了好几个,心想终于可以满足一下自己压抑已久的欲望了,第一个吃下去的感觉是享受,当吃完第一个时,欲望差不多已经满足了,而剩下的几个反而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由此可见「过度满足」是会消磨兴致的。

有期望的过程是快乐的,有追求的过程是幸福的。长期缺乏固然悲哀,然而,过度满足,也会使人失去意志,消磨了追求的上进心,也因此凡事都别过犹不及。

父母的观念要改变,别盲目一味地跟别人相比,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就得有,不能让人家比下去;另外,也有的父母纯綷是一种补偿心理作用,自己以前缺失的,一定要在孩子身上补偿,自己以前没能满足的,一定要让孩子满足,这种心态对孩子反而弊多于利。更有少数家长让孩子有求必应,「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句话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然而,美好的愿望却结出了不美好的果子。「过度满足」的弊病,已经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显现了:小小年纪就感觉空虚、无聊,对父母予取予求,极端的自我中心……

但这并不是说不要满足孩子,只是不要「过度」,而且要讲究「满足」的技巧,让满足产生积极的作用。在这建议采取「延迟满足」的做法,也就是孩子的要求不需要马上响应,先技巧性的吊一吊孩子的胃口。例如:孩子提出要买乐器,心里是同意的,但不立即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对孩子说:这样乐器很贵,你确定自己喜欢吗?能坚持练习吗?再说,乐器的价钱不便宜,需要计划一下。接着,可以先带孩子多去有这种乐器的朋友亲戚家中,让孩子看别人演奏,自己试一试,让孩子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再来和孩子一起计划开支,鼓励孩子为此存钱并节约开支,当然,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但这有意义的延迟满足,会让孩子认为得来不易,满足感也将倍增,自然就更加珍惜了,因此,这技巧就在于满足的过程。最后,提醒大家,别忘了「渴望」是一种活力,也能使人体验幸福的感觉!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别让孩子过度满足,只有适当的满足才能够保证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希望上文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